首页>>名家主页>>佳作赏析>>正文
出自名画家之手的连环画作品

  ●名画家涉足连环画

  

  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一批知名的画家曾从事过连环画的创作,今天仍被人熟悉的有丰子恺、叶浅予、张乐平、丁聪、张光宇等。

  

  丰子恺创作于1939年的《漫画阿Q正传》、1949年的《绘画鲁迅小说》均重印过多次。其作品笔法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具有浓厚的文学趣味,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叶浅予的连环漫画以犀利敏锐的笔法揭示了大都会市民生活的家庭境况、思想和行为,被称作“30年代的上海世相图”,代表作有《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等。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系列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宜。1980年前后,其《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等作品得以再版。作品采取国画加铁线双钩的素描法画就,且布局黑白相间,疏密适当。三毛头上三根毛的特征性细节描写,更是其神来之笔。张光宇是位擅长漫画与插图装饰画的画家,作品有《儒林外史》、《林冲》、《西游漫记》等。《西游漫记》计60幅,将《西游记》“故事新编”后用以讽刺现实。作品中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了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与张光宇具有同样装饰风格的董天野,以画小品式连环画见长,这种画一组可连载几日。其画风严谨,造型略带夸张却不失真,代表作有《孔夫子》、《急不暇择》等。至今仍十分活跃的丁聪于40年代创作了《现象图》、《现实图》、《阿Q正传图》等作品。曹涵美原名张美宇,是张光宇的二弟。1934年2月,上海《时代漫画》杂志创刊,曹首创在该刊画连环《金瓶梅》插图,每期一幅,并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配以《词话》本中的摘录,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注意。不久,即出版了曹画的第一集。原计划一集集出下去,但1937年7月抗战爆发,刊物停办,连载中止。曹涵美创作连环画《金瓶梅》的势头并未稍减,先由《新中国报》发表,后结集出版。他画这部600幅画面的作品历时十年,前后风格变化很大。前期绘制手法传统,布景过于庞杂,人物不够突出,笔调柔软,缺少力度;后期线条挺拔老练,背景删繁就简,人物栩栩如生,有些场景参照了西洋素描笔法,颇具立体感。当时便有名家对他有“三易其作风,一笔不苟,独运匠心,一纸稿成,审视不再,偶有不如意笔,必毁重绘”的评价。万籁鸣、汪曼云等名画家对之曾有过高度称赞,董天野为之写道:“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构图,确是一种惊奇的发现。”贺天健曾著文曰:“曹君涵美,余老友也。工人物、铁线游丝。上规李龙眠、钱舜举,下法仇实父、改七芗,且自成一家。所作《金瓶梅》本事图,工致精能,吴友如无其秀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部连环画史上的杰作后来便没有再版过。

  

  另外,解放区的一批名画家也从事着连环画的创作。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的画家们便纷纷投身于连环画创作中来,当时成册的连环画有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力群的《刘保堂》、《小姑贤》、邵宇的《土地》、李少言的《日军守备队的生活》、杨中流的《三勇士》、罗工柳、张映雪的《小二黑》、李志耕的《黄胡子被迫登龙门》、莫朴、吕蒙、程亚君的《铁佛寺》、任迁乔的《翻身》等,而发表在画报、墙报及流动展览会上的连环画之作就不计其数了。1933年鲁迅、郁达夫等译注了麦绥莱勒的《一个人的受难》、《光明的追求》、《我的忏悔》、《没有字的故事》等木刻连环画,《铁佛寺》、《狼牙山五壮士》、《刘保堂》、《小姑贤》等作品受其影响,均采用了木刻连环画的形式。蔡若虹的《苦从何来》是他1948年在山西平定县参加土改时创作的,邵宇的《土地》是其1947年在东北满拓地区参加土改时根据所接触到的材料创作的,这些作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鲜明的政治性,对解放后的连环画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连环画鼎盛期的名家名作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优秀的连环画作相继问世,这批作品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至今无人超越。而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一批大牌画家参与到了连环画创作中来。

  

  解放初期,有关方面提出了“创作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通俗读物去占领旧连环画阵地”的基本任务,除成立专门的连环画出版机构,创办专门的连环画刊物外,还鼓励已在其他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画家投身其中来。国画家中就有唐云、陆俨少、谢之光、王叔晖、刘继卣、徐燕孙、任率英、陈缘督等人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经过遴选,一批老连环画艺人也加入到了新连环画的创作队伍中来,这批人中包括赵宏本、钱笑呆、董秋野、汪玉山、程十发、顾炳鑫等。前者将国画中的皴擦点染移植到了连环画创作中来,虽说牛刀小试,却不是大材小用。后者将职业素养、丰富经验与政治形势、现实任务有机结合,在汲取营养,取长补短的同时,终于达到了连环画创作的空前高度,二者当时的成功都遵循了“旧形式新内容”的创作原则。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为主,密切配合一个时期的政治任务。1953年,华东人民出版社在上海出版的连环画《封建奴才——武训》,由张乐平、赵宏本、顾炳鑫、程十发、沈柔坚等60余位画家集体创作而成,这在旧时代是不可思议的。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连环画有三大作用:给人以思想教育;给人以历史文化知识;给人以娱乐休息。而一批古典内容的连环画正是借着这一理由将内容加以取舍后出炉的。对那批旧时代过来的画家而言,对古装、古戏的用笔,对古文、古人的理解,似老吏断案,驾轻就熟,得心应手。而时下为众藏家普遍关注、争相竞价的也是这类作品。1963年首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六部作品的作者中,有四部五人具有这样的背景,即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王叔晖的《西厢记》。二等奖的十二部作品中有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刘继卣的《东郭先生》、刘旦宅的《屈原》、程十发的《孔乙己》、赵宏本、钱笑呆的《穆桂英》为此背景。

  

  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汲取了程式化了的舞台表演艺术中的生末净旦扮相、唱念做打动作,并根据连环画表现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较舞台表演效果更夸张、更悬虚,在构图上则采用了散点与焦点透视相结合的样式。他们的作品还有《穆桂英》、《桃花扇》、《小刀会》等。1974年,赵宏本、王亦秋创作的《小刀会》出版。赵宏本从1932年开始创作连环画,作品有300多部,解放前便被誉为上海连环画界的“四大名旦”之首。其作品取材广泛、内容严谨,多采自古典文学、传统戏曲、民间故事,后受到了鲁迅思想影响,表现内容中多了革命题材一项,此类作品有《阿Q正传》、《雷雨》、《上海即景》、《天堂与地狱》等。至1984年,他与赵仁之还合作出版了《野猪林》。

  

  颜梅华于解放前有连环画界“四小名旦”之誉,以绘制武侠连环画闻名,作品有《一字乾坤剑》、《九纹龙》、《江南大四义》、《北侠草上飞》、《三雄铲霸》等。解放后,他创作了50余部作品,著名者有《风云初记》、《误入白虎堂》、《白秋练》、《被开垦的处女地》、《宝船》、《卫公好鹤》等。

  

  刘继卣自幼随父刘奎龄学画,以画畜兽翎毛见长,在他创作的连环画中,《东郭先生》里的狼、《武松打虎》里的虎、《大闹天宫》里的猴、《鸡毛信》里的羊出落得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些动物角色为画作实在添色不少。《鸡毛信》里海娃秃头、驼背的形象,没有了读者与小英雄的距离感,羊群时时流露出一种拟人的感情,它们与小主人一起出现,增强了整体的紧张气氛。

  

  王叔晖以工笔重彩仕女画见长,在其《杨门女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牌》、《木兰从军》、《孟姜女》、《红楼梦》等连环画作品中,主角无一例外都是女性。大家闺秀无不娴雅文静、雍容华贵,巾帼英雄无不飒爽英姿、威风凛凛。孟姜女、祝英台的哀婉怨艾、悲切怆然,花木兰、穆桂英的自信坚定、果敢刚毅,在她的笔下皆得以淋漓尽致、透彻入里表现。曲径竹篱、殿堂庙宇,无不围绕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世界而运笔构思。可与王叔晖《西厢记》媲美的是出自重彩工笔大师潘薭兹之手的《孔雀东南飞》,其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画风接近魏唐壁画,该书1950年出版。

  

  贺友直的《山乡巨变》以周立波的同名小说为脚本创作而成,其画面以细节的描绘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以起伏的衣褶、明暗的交替、起收的呼应、神情的质感及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增加生活的真实性,并紧密了画面的联系,补充了画与画的跳跃空间,已超越了以人物造型的不同来区别情形的一般手法,并利用空白与灰色调来衬托人物。这部作品被誉为是新连环画史上的里程碑。因这部作品,奠定了贺在连环画界的“大师级”地位,他后来还被中央美院聘为教授。除此之外,他还创作有《坚持到明天》、《火车上的战斗》、《六千里寻母》、《连升三级》、《孙中山伦敦蒙难》、《杨根思》、《送传单》、《山沟里的女秀才》、《朝阳沟》等30多部作品。

  

  时下以画《红楼梦》人物著名的戴敦邦,过去也曾画过连环画,作品有《小树林》、《陈胜吴广》、《水浒故事》、《红楼梦故事》等。以他“红学家”的身份,绘制红楼故事,自然是得心应手、运斤如风的事。其多个版本的《红楼梦》故事连环画,均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从他后来为电视连续剧《水浒传》设计的人物造型的呼之欲出、精彩绝伦,可领略到其《水浒故事》人物的传神达意,笔墨的挥洒自如。

  

  连环画界有“南顾北刘”之誉,刘即刘继卣,顾即顾炳鑫。顾炳鑫投身连环画创作一辈子,收获颇丰,代表作有白描《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英雄小八路》,钢笔素描《蓝壁毯》及获首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的铅笔素描《渡江侦察记》等。他的创作十分严谨,画百余页的《渡江侦察记》时,几经体验生活,历时8个月;创作《英雄小八路》时竟去部队当了一个月的兵。还有“南北二刘”之誉,北刘即刘继卣,南刘是刘旦宅。刘旦宅的主要作品除《屈原》外,尚有《木兰从军》、《破釜沉舟》、《李时珍》、《杜甫》等。他对汉唐人物、宋元山水及陈老莲、八大山人作品均潜心研究过,且颇有心得。由于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打下的坚实基础,使其后来在国画绘画的题材上更为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书法无所不能,终成一代宗师。

  

  《水浒传》是被改编为连环画最多的名著,早在明万历甲午年余象斗双峰堂就刊刻有《水浒志传评林》插图,计1235幅。解放前,周云舫绘有《第五才子水浒》连环画470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代画家为《水浒传》作的连环画在80种左右。解放后也出版了若干种《水浒传》连环画,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由墨浪、卜孝怀等六位画家分工绘制的《水浒传》,全卷计21集,近3000幅,其长度世间罕见。全书概括了71回《水浒传》的基本内容,首尾连贯,环环紧扣,每册又能单独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王亦秋也是位古装连环画画家,作品有《杨门女将》、《陈玉成》、《鉴真和尚》、《唐伯虎》、《兰亭传奇》等。作品涉及晋唐宋、元明清,虽说时间跨度大,但人物服饰、日常用品、建筑纹样却尽现时代特征,足见作者功底之深。

  

  王弘力1957年绘制的《十五贯》,由于种种原因,至1981年才参加了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并获得一等奖。这部作品虽只有54幅,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创作手法上,作者力求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运用类别对比法,使形象鲜明突出,真实生动,无论是人物的开相,还是动作、眼神,均细致入微,精妙绝伦,所塑造形象无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主要人物况钟、过于执、周忱三人都是在对比中突现的,纵使次要人物,纵使一幅简单的过场戏,处理的也要丰富合理,让人信服。如熊友兰、苏戌娟被押无锡县衙一幅,即着重刻画了众人对他二人被捕的不同反应及心理状态:衙役的麻木呆板、习以为常,娄阿鼠因嫁祸于人的幸灾乐祸,秦老爹愤慨之余的疑惑难解,众邻居困惑不解时的抓耳搔首,其场面令人难忘。与此同时,背景处理的又极其简单扼要,绝无过多铺陈。王弘力的其他作品还有《天仙配》、《王者》、《梦狼》、《崂山道士》等。

  

  华三川创作于1965年的《白毛女》在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中获一等奖。如何将这一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且已有歌剧、电影、戏剧表现在先的故事加以再创作,着实是一件难事。为此,作者深入太行山区河北平山县的农户家中体验生活,悉心观察,紧密接触,终于摸着了农民的秉性及其生活习性。创作完成后,又经过反复修改,删去了一些妨碍主题突现的枝节,更改了一些平淡无着的姿态动作,方有今日的样式。据不完全统计,他的《白毛女》仅在上海一地便有17个版本,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其作品还有《交通站的故事》、《永不消失的电波》、《亲人》、《项链》、《青年近卫军》、《两个侦察兵》、《少年英雄柏惠尔》、《王孝和》等。

  

  王绪阳、贲庆余合作的《我要读书》,获得了全国首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一等奖。它讲的是穷孩子高玉宝要读书的故事。一个上身打着补丁,脚下登着笨鞋,手拿镰刀绳子,踏着积雪拾草的高玉宝一出场便直指主题。同时,作者在捕捉儿童心理方面更是下足了劲头,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能体现原作精神的可视形象,克服了图解式和概念化的老套子,将生活的实感显现了出来。作品注意在处理前一个画面时,预示下一个画面的产生,通过脚本规定的情节,环环紧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把情感发展作为贯穿每幅画面的主线。他们的另一部作品《童工》是根据高玉宝的《在窑厂里》创作的。作品试图在画面形象与故事内容的结合方面有所突破,比如表现丰富感情时,加入了许多风景画面等本该删节的余墨,于是抽象不再狭隘,幻想不再空洞,而通常的作法只把风景这样的环境刻画当作一般的过场画、无所谓的细节。为了表现孩子喜幻想的特点,他们甚至将脚本中没有的部分予以添加。

  

  林楷绘制的《三岔口》于1957年出版,1980年再版。为了贴近原剧,画家采用了水墨人物画方式来表现之。京剧作为一种戏曲表现形式,其程式化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形成了完美的艺术原则和艺术哲学。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一宗旨,便需画家很深的功夫了。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品既参考了京剧脸谱,又根据生活实际,未作大的变形。全书仅38页,却有三分之一的打斗场面。画家在处理这些场面时,则通过笔端的提按、墨色的浓淡及枯笔、飞白的运用,使这些看似雷同的武打场面平添了韵味,兼具了跌宕起伏的变化和形式意味,既忠实于原剧,又有所创新,成功地实现了戏曲和绘画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转换。

  

  古典题材作品多以传统手法表现,但也有例外,杨逸麟创作于1956年的连环画《梁山伯与祝英台》便是用铅笔素描形式绘就的。其作品讲究明暗对比,力争表现出特定的时空背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效果。其作品还有《青春之歌》、《一颗铜钮扣》、《在海上》(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伪君子》、《彭德怀元帅》、《阴谋与爱情》、《奥运百年史》等。

  

  ●连环画的衰落与名家的归位

  

  陈宜明、刘宇廉、李斌创作的《伤痕》是“文革”后出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创作二等奖。作品把握住了人物的时代特征,这与三位作者下乡知青的出身不无关系。1979年第八期《连环画报》上,他们三人曾因发表了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枫》,并引起了“有史以来少有的热烈反响”而名声大噪。有人为之叫好,有人为之愤怒,甚至要求停发此期,当然这都不是就艺术而艺术的争论。而作品画面中如实再现了“文革”时江青、林彪的形象,是争论的焦点。尤劲东于1981年创作的《人到中年》发表后,好评不断。作品计73幅,在画的处理上,其采用了大面积的黑白灰色调,互相对比,互相衬托,并把平面装饰效果和谐地融合于写实手法中,使整体画面富有形式美感,且朴实无华。

  

  汪国新的《长江三部曲》、胡博综的《十二品正官》都是创作于80年代初的线描作品,且都深受《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的影响,前者于1986年获全国第三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

  

  过去有“南顾北刘”之誉,当代有“南雷北燕”之说,南雷指雷德祖,北燕指高燕。雷德祖的早期作品《车轮飞转》、《渔网的故事》,因其坚实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多变的构图而受到多方赞许;1973年创作的《035号图纸》曾参加了全国美展;1980年创作的《斯巴达克思》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并三次重印,累计印数达200余万册;1984年创作的《高山下的花环》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质奖。高燕以画外国题材中的女性见长,作品中的装饰效果明显,还不时有变形夸张和幻景手法的运用。其作品还有《苦菜花》、《格林卡》、《潘虎》、《茶花女》、《灰姑娘》、《安徒生的童年》、《姑娘,谢谢你》、《贵妇还乡》、《摩诃摩耶》等。

  

  1985年后的连环画出版质量大都不高,这与连环画市场的不景气不无关联。其间,为业内人士看好的《地球的红飘带》于1991年问世,由沈尧伊历时6年创作完成。为此,作者曾两次沿长征路旅行,带回了几大捆速写资料。作品运用虚实相间手法,突出了主题,渲染了气氛,被老连环画家谭元杰称之为“雕刻型黑白画的杰作”。

  

  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时,评奖委员会也是由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组成的,有蔡若虹、叶浅予、邵宇、华君武、王朝闻、力群、罗工柳等,而出席颁奖大会的有吴作人、傅抱石、刘开渠、沈柔坚等大家;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颁奖时,文化界知名人士萨空了、蔡若虹、华君武、王朝闻、邵宇出席。足见各方面对连环画创作的重视。

  

  但到后来,知名画家参与连环画创作的人数逐渐减少,其多回归本行了,而一些年轻画家对这种浅显易解、一目了然的大众艺术形式表现出了不屑一顾、何足道哉的态度,认为创作单幅画比连环画便于发挥技巧,便于集中精力,且更易于成名,于是纷纷改作其他画种。的确,人们一谈及美术,便会自然想到国画家齐白石和徐悲鸿、油画家吴作人和董希文、版画家古元和李桦、漫画家张乐平和华君武,却很少有人想到连环画家。受经济利益驱使,还有的青年画家将刚从院校学到的写意、变形、水墨技艺拿到连环画中搞实验,违背了其艺术规律,使之破坏了固有传统,扰乱了读者阅读习惯,也使自身远离了市场。与此同时,连环画脚本的供应质量一直是困扰其绘制水平提高的一大难点。多数脚本缺少对原著再创作的能力,缺少生动真实的情节提炼,缺少与绘画的相辅相成、默契配合。脚本创作一直以来为专业者不愿为,业余者不能为,状况十分的尴尬。

  

  一批画界名家的参与,给连环画创作带来了一次次质的飞跃,并使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这是连环画的大幸,也是中国美术的大幸。

  
 在线浏览
朱宝英
龚开兴 赵升仁 等 绘
重新做起
杨逸麟 绘
中国农民代表参观团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林锴 邵国怀 等 绘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建议图解
集体创作 绘
质量访问
刘锡鹏 绘
志愿军空军英雄赵宝桐
宋步云 绘
 网上书店
定 价 ¥260.00
会员价 ¥195.00
定 价 ¥260.00
会员价 ¥195.00
定 价 ¥64.00
会员价 ¥48.00
定 价 ¥64.00
会员价 ¥48.00
定 价 ¥68.00
会员价 ¥51.00
定 价 ¥54.00
会员价 ¥40.50
 藏品交流
   漂泊奇遇 雷著华 8.2品 ¥7.00 成交
   燃烧的石头城 钱定华,水淼 8.8品 ¥25.00 成交
   战斗在无名高地 李人毅 9.5品 ¥15.00 待售
   假面具下的爱情 徐刚 9.0品 ¥10.00 成交
   伦敦雾谜 席耀良 8.8品 ¥8.00 待售
   血染马字刀 朱小冈,方国文 9.0品 ¥6.00 成交
 相关文章
   《后岳传》40年后续前缘
   四旬汉痴迷小人书 藏数千册精心包装
   40岁“老顽童”痴迷4000册“小人书”
   连环画处玲珑心
   “小人书”感怀
   “连环画国王”马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