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阿Q正传一零八图》(图)
十发兄的《阿Q正传一零八图》重新出版了,新版的连环画比30多年前的初版本,不仅放大了开本,而且印刷得更好更精美,因而更能反映出这部作品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光彩。
鲁迅先生的不朽名作《阿Q正传》问世后,已有不少著名画家为这部小说的人物阿Q造像、插图或画传,其中也有连环画,但篇幅都不长,只有三、五十幅。
60年代初, 程十发正当壮年,正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他以满腔热情创作了这部《阿Q正传》连环画,并且还用了一百零八图这样长的篇幅。在这部作品中,通过连续的画面,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特定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广阔而动荡的时代背景。在平面的画稿纸上,塑造出了一个立体的活生生的阿Q典型形象。这部连环画成功用形象再现了鲁迅先生《阿Q正传》小说的精神,成为建国后新连环画作品中的一极有价值和好作品。
像翻看几十年前的旧照片那样,无论是相片中的人物和背景,都会使人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和时间遥远的距离感。这部连环画描绘了众多人物,从举人、秀才、赵太爷、地保到假洋鬼子,从阿Q、王胡、小D、吴妈到小尼姑,还有围绕着这两个阵营的云云众生相,都刻划得那么真实可信,栩栩如生,似乎可以从这些人物的身上闻到散发出来的臭气、酸 《阿Q正传一零八图》选页 |
气、汗气和酒气,听到他们喜笑怒骂发出的吆喝咀咒和嗡嗡声。从未庄到县城的环境描绘中,画面给我们展现了一派江南旧城镇破败衰落的景象,在赵太爷的大宅院里,可以嗅到散发出来的霉湿气,在土谷祠的断墙残砖下,可以听到蟋蟀和秋虫的鸣鸣声。这是这部连环画带来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连环画是按着原作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批判精神来塑造阿Q这个贫困农民的,并且把这种同情、痛心的情绪通过构思构图充分在画面上体现勾绘出来,作品不仅采用对人物情绪动态喜怒哀乐的直接描写的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还精心设计了侧面烘手匠手段,来更加丰富阿Q这个人物的形象。在作品的很多篇幅中,可以看到有两个或几个孩子伴随着阿Q出现在一些场景中,随着情节的发展阿Q的种种遭遇,这些孩子有时惊,有时喜,有时悲,有时疑,表现出不同反映。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作者正是借用孩子率真纯洁的反映,来抒发内心对阿Q这个人物的“不幸”“不争”的同情之心。极有意思的是,作品还在不少画面上利用对动物,主要是对几只鸡雏的描绘,有时安详,有时好斗等表现,来衬托阿Q在某种遭遇时的心境。看来似乎并不是主要的对于孩子和对于动物的处理,决不是为了画面构图的补白和填空,相反,只有在对原作有了深刻剖析理解,并经过消化后成为了作者灵感后,才能在连环画的再创作中产生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 《阿Q正传一零八图》选页 |
十发兄是以其擅长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以线描为主体的写意画方法来描绘这部作品的。每幅画面上的用线,或细或粗,或湿或干,或畅或涩,或短或长,纵横驰骋,给人以潇洒自由而带随意的舒畅感,显示了作者在艺术技巧上纯熟和深厚功底,更体现出了画家对作品所描写的生活有着深厚的阅力,因此笔尖下流出来娴熟自由而带随意的线条,正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倾诉,是情感和技巧的结晶,从而形成了十发兄线描艺术的特色和风格,是对传统线描的一种突破和发展。在技法的运用上,需要再提一笔的是,这部作品的每幅画面上,在人物身上或在背景的某个地方,罩上一抹淡淡的赭石色,这也不仅是为了丰富画面的层次,而是为了突出人物主体,还在于能烘托出灰暗而凝重的时代气息。
真正的好东西,不是一目了然就能发现的,像饮茶那样需要细细品尝。重读老友的《阿Q正传一零八图》这部连环画,仍回味无穷,仍有不少心得感想和新发现。同样,对于欣赏这部连环画的读者们,也希望你们要细细阅读,好好品尝,这样一定会再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并得到一次艺术欣赏和美的享受。
|